精湛地重复了我对名老女人传记片的刻板印象:童年家庭阴影、和男人的纠缠、成名后的疯狂和毁灭。朱莉的表演是奥斯卡级别(比去年的cooper强多了),但我对高潮戏要靠假唱/假弹来煽情的音乐传记片始终过敏。
摆脱了核心事件的牵制,拉雷恩终于找到了将强文学性剧本视觉化的最佳体式格局,人物穿梭于新旧交替亦真亦幻的场景之间,无法更改的命运终局与难以捉摸的情绪变换平衡着每一幕的极重繁重与轻盈,既有繁华散尽的落寞,又在哀伤暗地里迸发出生命的光彩。相较之下,《斯宾塞》实在如练手的习作。朱莉的表演游走于脆弱与高傲之间,表情克制而准确,消解了书面化台词极易孕育发生的造作感,而她如雕像般的坚毅面目面貌切实其实再现了某种永恒。代入多年未遇到合适角色的演员本身,又是一种互文,真的很好奇章子怡的观感。
整体观感特别很是舒服,比《斯宾塞》强很多,整体对人物的塑造显得熟能生巧,结果已是导演第N次拍名女人的故事了。人物的细腻的呈现,安吉丽娜.朱莉功不可没。
论选对演员的重要性,Jolie太美了,大明星演大明星,气质妥妥拿捏,剧情还是自始自终的颠三倒四和无病呻吟,不过谁在乎,全程看Jolie崎岖潦倒发疯独美癫狂和轰然一倒,连两鬓沾白,也是不败岁月的美人儿
导演在这部传记片的结构和形式上很花心思,选择了不同的歌剧唱段去对应玛丽亚·卡拉斯不同的人生阶段。如果有人熟悉这些曲目,能听懂歌词,知道她在唱什么,会特别很是加分吧。导演的拍法为了能像歌剧一样高雅,一直跟人物保持着距离,刚入手下手会让人觉得安吉丽娜·朱莉的表演像一场拿腔拿调的模仿秀,但随着时间的推进,你能一点点走进人物的内心,知道她在想什么。此时,朱莉像不像卡拉斯已经不重要了,这是一个女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想要夺回人生主动权的故事。最后当卡拉斯的真实影像出现,你会发现朱莉的扮相和模样形状都不像,但朱莉有塑造一个角色的能力和明星光环。
帕布罗·拉雷恩这个导演真的快上我的黑名单了,我不知道为何他拍的传记片都不认真聚焦在主角本身,反而是用了最华美的场景来没完没了地拍摄极为空洞的镜头。拍成这个成果真的对不起朱莉专门找老师训练了半年,如果没能入围奥斯卡女主绝对是导演的锅。还有一点很可惜:聚焦在歌剧女王的传记电影,导演有巧思的把各种歌剧片段安插中间,这点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太可惜的是网飞却完全忽略了这些片段中的歌剧部分没有进行翻译和说明注解,也因此叙事性上也被完全减弱。集结在卡拉斯生命的最后一周,用回忆式和走马灯的设计来讲一生,但是可惜太片段。朱莉真的美得精心动魄,无论如何她肯重新演戏都是对于观众最大的奖励,拜托要继续演下去啊啊啊!25年奥斯卡绝对是影后大年,作品本身就太过于一样平常无法给朱莉加持,所以我们提名即胜利哈!
Only if he gets the narrative right! 那么拉雷恩就是影像暴君。是有很多爱和映射(所以说private),但究竟卡拉斯是他俩最好的媒介。效果当然是卓群的:极致高雅肃穆的镜头中,一种对卡拉斯/朱莉的美的攫取,美的膜拜,乃至成为一种令人落泪或紧张的美的暴力。又有哪一个女演员能拒绝拉雷恩,当他邀请你到私人影院观看《斯宾塞》,告诉你他会让你拥有一生难遇的机会扮演世人垂爱的Diva、成为银幕上下名不虚传的Prima Donna…朱莉得以成为绝对的美的中心。三部拍完别拍这种了,这么强能不克不及搞点厉害主题
导演拍完杰奎琳.肯尼迪,又来拍玛利亚.卡拉斯,有点瓜熟蒂落,也有点“蓄谋已久”。朱莉无疑是美的,表演足够努力,扮相也有几分相似,脸上时常挂着泫然欲泣的神色,但总感觉跟原型之间有某种难以名状的、“质壁分离”的隔阂,远没有片尾几幕卡拉斯本人呈现的那股生动鲜活。简言之就是一种提炼的、概念化的纸片人,不,画片人之感,让人很难信服那些美妙如天籁的歌声,出自朱莉的这具躯体,出自她的胸腔,即便资料显示,片中曲目有相当比例取自朱莉的真唱。拍得很美,也很空洞,比《永远的卡拉斯》那种浮夸感略强,却仍很难被触动。
传记电影拍成了装腔启示录,从电影男说她是他的妻子,你是他的一生的时候,没吃早饭的我也不由得觉得恶心了……
小伙伴的形容真准,it’s very beautiful, but I don’t like it.
#Venezia81主竞赛 太棒了,哭到抽搐,看完后排下一场时泪还没流净(短评后补)正确译名是《玛丽亚》,不是《玛丽亚•卡拉斯》,二者大相径庭。
大银幕。《玛丽亚》之于安吉丽娜朱莉,可能就像《玫瑰人生》之于玛丽昂歌迪亚吧。场景空间与意识流转的匹配原则及转场逻辑都极其清晰。精美绝伦的学院传记电影,每一道工序都锦上添花。突然意想到了拉雷恩推轨镜头中的作者性。本片远好于《斯宾塞》 。btw: 那位演员是否是已经至少演过三次肯尼迪了。#LFF
不是很想看跟船王的绯闻,更想看传奇diva是如何造就的。安吉丽娜朱莉端着演的跟沉睡魔咒千篇一律,没有prima donna气质
Jackie>Maria>Spencer,Ed Lachman的摄影为本片加分太多了
威尼斯2024第17部x拉雷恩第二部。一面是Maria,一面是La Callas,透过最后一周内传主为自己谱写自传,从而巧妙回顾其一生。幼时的苦难是坚守音乐生命的发端,亦是形成自我个性的缘由,随后我们窥探到天才人物的光芒与陨落,感同身受所有故作高贵与意难平,主观视角下的心理现实剧场,那些所有臆想出来的听众、闪耀的舞台与奏鸣的音乐,绝不仅为了呈现自赏或表达怜悯,更是自我审视、自我接纳的过程以及始终自我高傲、高贵的人生态度。安吉丽娜·朱莉近乎完美地演绎出了传主角色的矛盾性与剧作丰富的层次感,微表情、仪态、台词均证实顶流巨星仍名下无虚,即使歌剧真唱难度实在太大,本作的表演仍当得起强烈热闹褒扬。但归根结柢,完成度再高这仍是一部传统传记片,一如片中那相对寻常的爱情戏,我们很难从中收获惊喜。
Jackie > Spencer > Maria 三部片基本上代表了拉雷恩的“方法”和好莱坞主流“模式”的拉锯过程,到了Maria其方法的复制已经再也不奏效(甚至和奈特的剧本/人物相悖),影像的华丽和人物心理之间孕育发生了距离(因此显得空洞),可惜了朱莉的表演。
伟大 she is his wife but you’re his life
#Venezia81 先说电影有门槛,懂歌剧和卡拉斯的应该会理解得更好。Angelina Jolie的施展阐发,美丽和演技,都无可指摘,映后八分钟的掌声,她值得。电影的构图、摄影,每一帧,都很美。现实与过去形成交互叙事手法,厘清侧重。整篇通解下来还是谈“爱”,加上,绝对的美,绝对的强,生出一种难以言说的悲壮感。
拉雷恩对待传记片的创作某种意义上已经可以称之为类似量产、可复制、批量生产式的大型美学营销,传记原型提供的大多仅是段落似的情感心理特征的外化奇观,由此分离飘浮成一片片形式的谜团迷雾,试图从平淡无奇的生平记述扭转为多层次的人物研究演绎的方法是可观的,值得商榷的地方在于还是要警惕切莫沦为一种全新的流于表面的模板化套路,起码在本片中类似迹象确已显露,甚至于强势的美学形式反噬于传记人物本身的实在,尊不尊重倒是其次,却似乎谁都可以在这套方法论下诞生出独属于自己的两小时传记影像——典型与神秘感均被消解而赋予所有人,拉雷恩或许正在加速推进电影向AI和竖屏时代降服佩服的进程。
2.5/5,这个片子最可怕之处就在于AJ抻着脖子用劲了整部电影,当片尾放卡拉斯生前影像时发现连气质都完全不像~~~人物也是扁平到不行~~~
今年威尼斯看的第一部影片。 朱莉美则美矣,演那么用力,仍然是在演自己。后面真实Maria影片出来的时候才觉得生动可爱。在两性关系上着墨过多,可以不用爱情去塑造女性吗? 有质感没亮点,但是最后在大厅中独自演唱,窗外人驻足聆听时候还是掉眼泪了。
又要冲奥了是吧
谢天谢地Pablo Larraín的好莱坞女明星冲奥三部曲终于结束了。不过这部是其中最“好看”的,胶片中仿佛被一层梦幻薄雾笼罩的秋日巴黎美极了。
纳粹床脚坐,怒怼肯尼迪,死神记者乐队随行,歌剧人生无关理性,伤心不克不及那至少伤伤自尊,闭幕升天街坊听众齐围观;没想到故事居然可以串联起前作《第一夫人》,可惜娜塔莉波曼没客串出演;名媛三部曲完美收官,还是说导演帕布罗拉雷恩想继续拍下去?能让更多退居二线的成熟女星重返大舞台,也算造福社会
典型的乏味无趣的奥陈腔滥调电影,每一年拍的这些专门冲奥的传记片真的很难看
安吉丽娜朱莉的气质与卡拉斯完全不同,选角很失败。
2016-2024,拉雷恩反复端出“华丽精致影像+权势女性传记”。一部弱于一部,到这部已经令人无感了,空洞的模仿秀。
之前看的忘标识表记标帜了。“Maria嗑药孕育发生幻觉、到处听到看到音乐”本来可以拍成一个很史诗奇幻的幻想片的,没想到变成了一个恋爱脑因为畸情而变得奇异乖张不快乐的老太太的故事,特别很是stereotype,也很男凝了。
这是一个女人在生命最后一刻夺回人生主动权的故事。这电影一点问题都没有。妆造竹苞松茂。镜头零碎但丝毫不影响理解。每一句台词都有力量感和信息量。朱莉表演精湛,无可挑剔。她是有人物塑造能力的,这就够了,还纠结“像不像卡拉斯”这种问题简直太小儿科了。该警惕的是短视频对非商业片观影耐心的侵蚀。
朱莉一点不像南欧人,而且气质和本尊的不是一回事,不过姐姐美丽依旧。
看——玛丽亚 / 朱莉 / 朱莉包裹玛丽亚 / 玛丽亚包裹朱莉。
拍小我私家传记是真的难,所以更显得诺兰的奥本海默的伟大。
这片无趣到昨天看完居然忘记标了。
奇迹源自绝望,落日的广场前一刻还冷冷清清,歌声伤人不凄凄,还原的每一幕演出都在对玛利亚机械的招魂。朱莉的星光太耀眼,艺术品般的明星气质,大厦倾倒在废墟上踱步的浪漫。所有的所有都很符合对角色的想象,但也止于导演的一种具体想象,她一定是受伤但美丽的
这部主角是歌剧演员,整部下来唱段占比多,必须对歌剧剧目和唱段有了解,感觉选的唱段都带点隐喻,可能某种程度上也拉高了理解门槛(这对至今只看了卡门和费加罗的人不是很友好,除了蝴蝶夫人和图兰朵天生服装辨识度以外)不喜欢歌剧的人可能受不了一点。看完有点emotional conflict…一看导演是拍Spencer和Jackie,得,模板来了。Kodi演的采访跟拍的角色让人纳闷,以药为名,穿插在主角吃药后和精神不稳定的意识流之间,演技没有一点亮但是存在感极高,很难不让人觉得他实际上是导演意淫映射自己,但你要说这种第三人角色是Maria对自己认可的一种具象施展阐发,然后对着她表达爱意不理解但我大为震撼。还踩一下Blonde 俩一主演一监制时隔一年都在今年打擂台呢。看完茶花女发现这部开头和结尾皆致敬。
这部片子的剧本和拍摄都很巧妙,两个小时清晰的描写了玛利亚的一生,为何她是这样的,为何在人生的最后几天她是这样的就很有说服力。(当然,如果不是朱莉演这个片子,我肯定是不会看的。)这一部比斯宾色好太多了!!!
《无名小辈》打底,非分特别觉得这部丝滑,最起码个中苦痛、热望,是能体会到的,很可惜朱莉掉了提名,只能再次印证影后竞争比之影帝,激烈太多。摄影和服装还原不计工本的执着与激情亲切,叫目光单是滑过,就已享用。从《第一夫人》到《斯宾塞》再到这部,拉雷恩确实很会用最华美的容器承载个性女星,而且杰奎琳·肯尼迪还以并行幽灵的姿态作了联动。另一个联动是说及自己是个猛虎,对上了《功夫熊猫》。光看玛丽亚的一生就已华美,哪怕连缀得磕磕绊绊,但即便这样,也是没必要让关键记者成为败笔,演员本身的形色表达都太不在状况。
11.27 TIFF 情绪很悲伤压抑
(7.2/10)拉雷恩的女性传记片自始自终的松散,重情绪而非剧情。当导演的技法再也不新鲜,朱莉动人的表演撑起了整部电影,将分散的碎片凝聚起来,以极细腻的体式格局诠释原型人物的骄傲与脆弱。
用自己的平庸技法和通俗艺术品味一次次刷新女性传记片的低点,一次比一次贵,一次比一次更能吸引到大牌女演员。这次更是达到一个亘古未有的贵和差、这种浪费终将反噬。用黄色的滤镜使劲制造怀旧感,配着曲直短长不停穿梭时间,一场戏比一场戏烂/贵/无聊。从拍摄手法到对白,让人坐立不安。一部不去电影院不行、但去了大部分时候是折磨的电影。(音乐本身是多美妙,太过可惜了……)整个基本没有太多人味,对白从头假到位,纯戏剧手法对白,画面不停幻灯片,布达佩斯真的很便宜?……很多时候想骂人……可惜……1✤给AJ。
Copyright © 2025 播度影视【www.bodu.cc】 All Rights Reserved
观看部分外语对白(如英语、美语、日语、韩语、泰语等)的影视节目对口语发音和口语培训有较好的效果,可以一定程度的训练听力和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