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满是蒙古社会中重要的角色,时常被人们视作提供道德和精神指引的导师。但如果这位萨满是一名年仅17岁的高中生呢?影片的主人公泽是一名17岁性格温和的蒙古萨满。他既要履行他的巫者职务,又要兼顾高中生的课业,以求在当代蒙古这个冷酷无情的社会中获得成功……
最后那段狗吠太神了,蒙古国没有未来的CEO,只有要成为搬运工的年轻萨满,太狠了,失落乌兰巴托,夜店里红蓝灯光交织下不断分裂的面庞与灵魂。
最喜欢的一部蒙古电影,出自女导演之手,更是可喜可贺。萨满不过噱头,传统-现代、宗教-世俗等矛盾对立看似和藏地/牧区及不丹电影类似,本质和《燃冬》《青少年哪吒》是一回事——都关乎规训、反抗、顺从,危机四伏的青春,终将被简单归纳综合为一场「成年礼」。群吠、迪厅的戏,是亮点。若要深究,中国和蒙古定有不同答案,却同样引人深思。这些年,韩流对蒙古影响深远,年轻人更是出人意料地时髦。而乌兰巴托的landscape,蕴含太多历史与意义。当镜头如微风般拂过蒙古包、新建筑、以及赫鲁晓夫楼,耳边仿佛响起了张蔷的歌声:「北京开往莫斯科的快车……」这座庞大的城市,恋旧又渴望新鲜感,似乎正在面临「modo jodo casa house」式的问题——臃肿的同时,却也在孕育着可能性。而处于边缘的年轻人,又何尝不是蒙古国呢?
Venice80/2 一种城市化的模板在蔓延。
No.9986。7th PYIFF-卧虎最佳导演,前获2023威尼斯地平线最佳男演员奖。作为一部拿满大电影节和机构创投的影片,若说没有点国际化策略那是不可能的;导演前两部短片敢情都是为了这部来做准备,但是这部片子拍得……校园戏真有点拉胯,最后还使一个《缄默沉静的教室》就有点呵呵。”风之城“就是乌兰巴托,山谷中心的高楼大厦,稍外围一点的SHZY公寓楼,以及山坡沿山而上的”蒙古包区“的中心-外围关系,在片中有不错的展开(去过乌兰巴托的透露表现,拍得很准确嘛),也对应在人物关系及主要事件上,可以算是空间叙事的优秀典范榜样。神来之笔当属第二次迪厅段落里小萨满那段随着灯光变幻而亦神亦人,亦哭亦笑的变脸戏(好奇是如何实现的),单这一场戏就值回整个片子的票价了。
【6】不太行,或者说很一样平常。本片很巧妙点在于赋予主角两种身份,青少年与萨满。电影全然的调性和社会环境是在蒙古信仰的文化下发生的,“萨满”给电影蒙上了神秘的色彩,但很奇怪的反其道而行之,电影是讲青少年的,整个剧情特别很是奇怪,最新的潮流文化对抗最古老传统保守的一部分在本片找不到平衡点。男演员特别很是灵和过目难忘,所以去年在影坛的亮相特别很是惊艳。除却之外,本片的剧作很糙,讲青少年是对的,不过这种电影20多年前蔡明亮的《青少年哪吒》已经给出了满分的答案,甚至利用了“哪吒”的身份,本片只用后者做意表,只能是表面的好看。
@2023PYIFF.因为临时就地支持翻译映后Q&A,只看了下半场。第一次看到这样充满生活细节的少年萨满形象,喜欢课堂的狗叫协奏曲,老中青三代无处可去的困境,看到目下当今第三部施展阐发起飞视角,第二部有红蓝光惊艳幻化的了,另:捕捉在角落拉伸转圈的赵涛
乌兰巴托的信仰危机;蒙古男的也爱空气投篮。
跳萨满的男仔,向往都市公寓,先听话后反抗教鞭驯化,自然神一度失魂离体,又搬起重物,拥抱再试,百年之后万万年。机械心的女仔,身在年轻的乌兰巴托,神不在此地。片中可听到了红绿灯心跳,置换了表演者的口簧琴,厚重升华着在地青春片的努力,在迪厅射灯的镜头印压中,可见魔幻一斑(各色行为涂鸦中,似乎还看到了老中手笔?)
纯靠男主表演、萨满高中生的人设,勉力支撑的蒙古国青春片。剧情只关乎身份与生活状态,但说是生活流吧又有点老生常谈,剧力柔弱虚弱。
6.0。雖未成年薩滿這一切入角度著實精巧,足以一窺民族傳統與現代化進程夾縫中的蒙古青年,但導演過剩的表達欲與尚不成熟的技法使之尚不凝練,且有滑入簡單二元跳轉的傾向。
Copyright © 2025 - 播度影视【idc.bodu.cc】 - All Rights Reserved - 粤ICP备10215534号-2
观看部分外语对白(如英语、美语、日语、韩语、泰语等)的影视节目对口语发音和口语培训有较好的效果,可以一定程度的训练听力和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