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病,感觉剧本是一种以诗或者散文的格式写出来的,所以,根本就没什么叙事,全程都是一种怪模怪样的文艺腔。其实美术和影响部分,偶尔还有些许亮点吧。但整体就是一部过时文艺片,很多东西都很旧,无论是远方、孤独还是咖啡,这些元素都太老旧了,这就很让人难熬难过了。真是看了个寂寞。
唉,令人坐立不安的电影,这种片是怎么拉到投资的啊……
为啥他们的眼里常含泪水???可能音乐总莫明其妙的响起……
当他放弃认真讲故事,把情绪放飞之后,我其实也high了,如果能把节奏再紧凑一点,我可以打四星。
#4thPYIFF#自嗨过了头,又喜欢玩对症下药的烂梗,说白了想说一件事,想去远方的那些人是怀着怎么样的情绪出发的。追求形式,拍得舞台剧,超现实都不是问题,问题是太空洞了,人物动机牵强又强行渲染气氛,再加上几首不达时宜的配乐,总在燃起希望之处整个垮掉。
中国西部小镇再也不是荒蛮凄凉,也能够有时尚和浪漫的元素。导演没有探究那些人性是非,一切都很纯真,抒情大于叙事,影像的感觉还是挺美的。
在遭遇山寨考里斯马基之后,又在平遥碰见了山寨锡兰,太拙劣了。剧情不知所云,台词不说人话,尴尬矫情赛过大冰。能看出导演有航天情怀,那还是别拍电影了,上天吧。
目下当今的新导演都怎么了,给人的感觉就是拍电影门槛好低啊,菜园门吗?是会混圈子会社交就能够做导演吗?投资人都没有判断吗?这种东西拍出来干嘛?又一部灾难级的文艺片,跟《伊比利亚的派对》有一拼。基本上没有任何一场戏的情绪,状态,情境,或者表演是对的,不仅前后两场戏没有逻辑,就连同一场戏的逻辑都莫明其妙,哪儿哪儿都不合错误,整部电影就是在瞎胡闹,看着演员莫明其妙地眼含泪水,我只能脑补他们是爱的深邃深挚了。有人可能觉得,电影可以是任何样子,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新导演怎么拍都是对的。求求大家别瞎鼓动勉励正能量了,当你看到这样的电影,你就会想,麻烦新导演们尊重一下视听语言的艺术吧,你们这种拍法不叫小我私家气势派头,叫瞎几把拍。
本片的导演本身就是一位影像艺术家,本就抱着对于片子展现出的“美学”的欣赏角度来观看,加上本片光线讲究,色彩本身就充满了戏剧化,充分展现了时晓凡导演对于光学美学的明白,单从这一点还是可以5星的。但是从故事性的叙述来讲还是要减分的。
大梨挺好。希望导演回归老本行。
竟然拍出来了。。。。。圈子。。。这辈子看来要好好地更加努力地去学习之✤
北方一片苍茫,从死了的土地滋生对南方的想象,café(法语)、上海话、广州,混杂着回忆和欲望的洗发水、口红。(艾略特《荒原》)。活着的北方人被巨大、粗粝的环境包裹着,无法像鸟一样从荒原飞走,于是他们总愿意放走被束厄局促的气球和猫,他们会失踪,行进在被“苏联”阴影笼罩下的黑夜。影片切实其实矫情,不过矫情的意象簇却很系统,超现实手法让政治立场表达更隐晦,一以贯之,所传达出的北方人心境还是很戳人的。
可跟《伊比利亚的派对》合称平遥奇葩双姝。其实我还挺喜欢那句“北方的冬天可真惨啊,你怎么回来了呢小寒?”,我回乡也有类似感触感染,想念,又想逃离,也能明白那种荒芜焦躁无处释放的情绪。但这片实在是执行得漏洞百出,始终只见碎片化的情绪,连不成旨意明确的故事。再加上全片绝大部分都是夜戏,暖光用得过多且刻意,看得特别很是煎熬,大家全都昏昏欲睡。
导演时晓凡是影像艺术家,这个优势确实在影片中得到了酣畅淋漓的发挥,很多镜头的处置惩罚看得到他在摄影作品中呈现出来的质感,很适合在大银幕上欣赏。双线故事的交织不够自如,尚能看出新导演的生涩,有待磨炼。男女主的颜都经住了摄影家镜头的考验,有一种另类的苦与咸交织的CP感。
仅有可取的地方,就是中俄两个年轻男配设置还算有趣,果然是平面摄影师出身,太多固定镜头了,还不如音乐再饱满点变成一首超长MV。以及今天看的两部怎么都想考利斯马基啊,放过他吧,求求你们了。
又是边陲小镇的伪魔幻现实主义,倦了。如何构建人物的神秘感?《燃烧》和《春晚》做出了极佳的示范,凿开一个极小的入口,再辟开一个极大的出口。此片则是反面,如果观众被诱导着消耗了情感去破解人物的神秘,最终却发现是一场空,失落感则会加倍,这种意识明确的功利心是最糟糕的。抛开剧作上的骗术不谈,场景设置的重复单调、叙事节奏的平缓死板和演员表演方法的悬浮不统一进一步拉低了观感。
有很好的人物设定(与世隔绝的收费站里的女收费员)和一组因离家出走有戏剧性的父女关系,但完全没有讲出东西,费解。寻人启事和来自雅库茨克的俄罗斯男孩频频联想到了蓝色列车,同质化啊同质化,反正是诗与远方啊宇宙啊太空啊梦啊的。分章节但把单场戏里双人对话正反打剪开插入一章节,为了掩饰笼罩不会叙事弄成非叙事的调调,太尴尬了,而且虽然导演是拍时尚大片的摄影师,但这里边的影像气势派头很一般,丝毫感觉不到是五大刊水平,但愿是做过减法。( 翁子光每一年监制了很多多少片太想看他自己拍了
平遥第二场,也是把我对平遥电影节选片的好印象全部揉碎的一部片儿,看完走出影厅后就很沮丧,他妈的80块钱的票呢能在平遥街头买很多多少斤牛肉呢。大家客套话会说导演是个著名平面摄影师,片子精致构图打光啥的,狗屁影楼风再精致也被结构杂乱、台词造作、符号堆砌和表演业余给抵消了,希望导演认清现实别当导演了(至少这几年好好学学吧,看你认识不少圈内人的样子比我们这些快乐喜爱者门路多呢)。有一个地方值得一个肯定,双线叙事时候也采用不同画幅,可是放映又没体现出来这效果,唉。看完后想了很久,回忆起几年前在SIFF看的《星期五的孩子》。同样是影像大拿,人懂得给自己牛逼的摄影剪辑配上牛逼的演员、剧本和音乐,你们瞧瞧你们(导演和发行方映后说自己会读评论,so...骂得狠一点)。
看完的感觉就像咖啡加了洗发水……
摄影师和导演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职业,摄影和配乐我可以打4分,但故事太拉胯了,导演以为观众接受不了这种新型的电影形式,不过能专门来平遥看电影的影迷什么类型没见过?不会讲故事就是不会讲故事,角色完全没有代入感,只剩下一些莫明其妙的台词和乌七八糟的行为烘托情绪,文艺电影不是这么拍的
刘雅瑟演得真好!
这个电影我看过两个版本,第一轮看的时候,很明确“什么鬼”。时隔许久,2022年11月间,看了第二个版本,莫明其妙看哭了。当时是个什么状况不知道大家印象是否还深刻,我突然觉得这个寓言落到了自己身上——你见过上海的咖啡馆,但你此刻只能在故乡喝一杯莫明其妙的冲泡热水,甚至会更莫明其妙喝一口洗发香波,这里就是后半生了。那个打你耳光的爹,他也是可以去找探索宇宙的遗迹的……但他还是会打一巴掌试图惊醒你,虽然他自己也没醒过吧。去年11月彻底的绝望在看片时无限放大,竟觉得越看越好。这个评分综合一下自己的感觉吧。
果然是荒野&咖啡馆,双线叙事交织在一块儿,正如影片中老寒和远方这对父女,既因为血缘关系交织在一块儿,又因为对小我私家命运不同态度而分裂。在崎岖潦倒的小城里,有人用尽一切办法逃离,包括勾搭、包括“回报”。城市和小城,飘离和稳定之间如何选择,是当下很多年轻人的困惑!这个恰好突显了电影主题“人要去哪儿?”。家喻户晓,这也是人类三大终极问题之一。一个跨界而来的新导演居然试图评论辩论这样大的哲学命题,勇气可嘉,但功力不够,在叙事和表演方面明显有着短板。但是,导演不愧是视觉艺术家,画面真的很棒,中国几乎没有艺术电影把我们的成长环境拍得这么美和灵动,从制作来看,明显是工业化的制作水准。优点和错误谬误并存,但仍值得一看。
PYIFF10.14再“影像艺术”,从电影本质上来说,所谓摄影和美学都该是为了叙事及人物服务的
去年展映的时候收获一片口水。但有些镜头我小我私家还是蛮喜欢的,骨子里能看出浪漫。可惜的是没有做到极致,情节又过于文青以至引人反感。
摄影挺好,但能不克不及好好讲故事?刘雅瑟拿最佳女演员挺不服的,其实不觉得演得多好。#PYIFF
看得我头发丝儿疼。弄虚作假玩儿概念,老套到极致的意向。我又做错了什么,要不停看这种鬼玩意。
看前五分钟就有预感是个烂片,后来不过证明确实是。导演自我沉溺但观众莫明其妙。太空舱、宇航员、高速公路收费员、咖啡不过是意象的堆砌,形式感的影像可能只是空洞的做作。从创投会上有趣的概念到一部完整成立的作品中间隔着十万八千里。
我知道你音乐品味很好,我知道你有很多钱请灯光师,我知道你很浪漫,我知道你多愁善感,我知道你经常飞。但是起码让我相信你的人物,相信你的故事,电影不是音乐mv,每一个媒介有每一个媒介的语言。
7分。配乐确实不咋地,台词确实也硬的不行,那就少放音乐少说话。平遥的片子,虽然不知道导演在想什么,但我作为观众看完片子脑子里有些设法主意,甚至感触感染到一些表达。这对我来说已经足够了,或许没必要那么纠结于叙事,导演不懂叙事,我们更不懂导演的叙事。电影需要探索,我认为导演在测验考试,或许这就是一种新的表达,如果我们仅仅沉浸在过往的片子意淫,电影是没法进行的,或许这是一个切口,变革总会有牺牲,如果可以继续探索,那导演加油吧。我挺喜欢这种体式格局的,只是导演意淫的时候谨慎些。
....
全是意象的堆砌,高不高明很难评,但三代女性收费员涂上口红就成为性资源的暗示不免难免太男凝太刻板太低级。小镇文艺女青年对自由的向往与勇敢追求就是出卖身体换取一张深夜免费车票的“向下沉溺堕落的自由”?(唯一好的点在于这不知所谓的本子成全了演员既可含而不露又可饱满张扬的发挥。
刘雅瑟演技很好
结果是导演的第一部作品,抛开剧情,这部电影给人的最直观的是视觉上的不同。用最真实光影勾勒出每个镜头的美。感觉每一帧都可以保存成壁纸。小镇、沙漠、少年、老人如同黑甜乡一般的画面出目下当今银幕上。如同醒着做一场梦。至少这是一种挺不同的观看体验。
#4th PYIFF# 叙事太拉垮了,导演学下叙事再拍片儿吧,电影就是叙事艺术,文艺电影内核也都在叙事;父女隔阂、家与远方等等一堆概念堆砌,拎不清;剪辑也有问题,毫无逻辑、章法;两星全给画面,摄影还是好看的。
【2020年10月14日-「第四届平遥国际电影展-藏龙Hidden Dragons-费穆荣誉·最佳女演员」-小城之春厅-全世界首映】年轻导演们究竟是怎么学的电影啊?能不克不及先把故事讲好再玩文艺啊?这影展看的我都怀疑什么是电影了。(映后才知道导演没学过电影,哈哈哈哈哈)饶雪漫式剧情,幻想Vogue的高度,毕竟是个地摊文学。黄璐都能做监制?监制的门槛也太低了吧。导演沉浸在自我的世界无法自拔。(画幅变换的意义何在?)(前排的哥们已经开了好几局王者荣耀了,哈哈哈哈哈哈哈)
PYIFF20201014
#MIFF2021#
演员挺好的,摄影不错(一些燃烧的镜头很美,但整部电影不知所云
坐立不安
Copyright © 2025 播度影视【www.bodu.cc】 All Rights Reserved
观看部分外语对白(如英语、美语、日语、韩语、泰语等)的影视节目对口语发音和口语培训有较好的效果,可以一定程度的训练听力和发音